鐘南山院士日前在一次學術交流會上提出,醫療體制改革和全科醫療發展有密切關係。他批評道,大醫院不真正體現公益性,社區全科不可能發展好。他稱目前公立大醫院沒有提高基層醫療的動力及責任感,與基層的聯動模式目的變成了為醫院提供更多病源及收入。
  鐘南山坦言,大醫院的經營理念和實踐,客觀上阻礙全科醫學的發展,基層越不得力,大醫院收入越高。社區醫療成功的標誌應該是,大醫院的患者數量明顯減少,但疑難病人比例增加,大部分病人到社區看病,最終達到大醫院及社區病人均明顯減少,因為防病水平提高。他說:“新英格蘭雜誌研究過,一個1000人的小區,有750人會生病,500人可以自愈或自行簡單服藥解決,250人要看社區醫生,只有9人需要到綜合醫院住院。是金字塔式就醫模式。而目前中國是‘倒金字塔式’,小感冒也要上大醫院。”
  鐘南山身份特殊,他是中國工程院士,是名醫,又當過人大代表,往往說話直率。但是,這一次他說:“大醫院伸出很多‘腿’,到基層搞分院,是為了提高水平還是增加收入?”更像是一個醫療界的“深喉”。
  眾所周知,廣東特別是廣州等地,這兩年大力推廣社區醫療,不少大醫院都積極與社區醫療配套設施掛鉤,非常熱鬧一陣子。而鐘南山卻毫不留情地指出,大醫院目前的做法,客觀上阻礙全科醫學的發展。鐘南山提出的所謂“全科醫學”概念,其實是目前醫療改革中的“頂層設計”的問題,正如他自己表示,發展全科醫學,需要大學全科醫學系、大醫院培訓計劃、場地設備、醫生待遇、職稱晉升、首診及轉診制度的政策引導,是系統工程,絕非衛生部門可以單獨搞定。
  可見,鐘氏的“全科醫學”推行落實,從地方上的立場來說,是短期難以實現的任務。但是,作為“深喉”鐘南山所“爆料”出來的“與基層的聯動模式目的變成了為醫院提供更多病源及收入”的做法,我們是有足夠資源去對已經實施的項目進行反向回溯一番的。還有他所說的建立“金字塔式就醫模式”,就更加是有可能的。只不過,我們的有關部門,願不願意在“底層設計”上花更多的精力,我們就只能期待了。
  其實,怎樣讓更多的病人流向社區醫療機構,做法並不複雜,只要想方設法保障社區醫院里有更多的名醫問診、更廉價的優質醫療和藥品資源,就容易形成新的就醫氛圍和就醫習慣了。正如司法界,強制讓名律師每年從事一段時期的“司法救濟”服務,效果就很好。在媒體的輿論報道中,“深喉”鐘南山,往往同時也是“議員”鐘南山。剩下的問題是,鐘南山的直言直語,“有關部門”有沒有聽進去並從善而流。
  唐螂  (原標題:“深喉”鐘南山和“議員”鐘南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c61sclmf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